- 202211.27
- 202303.25
陸府植深館
心・流
鄭麗雲個展
Flow of Life: Leigh L. Wen Solo Exhibition
【展覽介紹】 文章撰寫:Rachel S.
火不自燒,桃李不言,人類如何省思自身?【心・流】Flow of Life-鄭麗雲個展以四大系列作為指引,刻畫文明宇宙的未來與希望
畫了四十年的藝術家在紐約和臺中都有家,若繪畫有靈,那麼她早已上窮碧落下黃泉。鄭麗雲大學畢業後,染著一身水墨技法從台灣飄洋過海,從零開始轉攻油畫時,為求突破遂毅然修了第二個碩士,孰料半路出家學的版畫囊括全美五大展頭獎,皮膚癌卻隨之而來;此時,新生命在人生版圖上劃下一道驚喜,也劈開七、八年的創作斷層。她在宇宙學裡重逢五行的精髓,進而發展出代表性的地、氣、水、火四大元素及線性的碎形符號,重新拾筆後,又受美國國務院之聘,欣然遠赴非洲當文化大使,人生觀自此徹底扭轉,能量一發不可收拾,信手揮灑皆是直擊人心的萬物寫照,而世界亦不斷為之懾服。
2022 年 11 月底,鄭麗雲個展【心・流】在臺中的陸府植深館綻放,由秋冬入春,正是長居美東的她最熟悉的季節:「在紐約州,初春會看到漂亮的花先冒出頭,穿過冬天沉睡的滿地絨雪。」明媚夏日浮來暫去,葉片倏忽即紅,不久後新雪復又掩來。然而,四季在氣候變遷下變得漫漶,因此甫進入植深館,便看見刻畫微風的版畫撲面而來,御風深入有光之處,點綴著石虎的《(山)仲夏晨光 VII》及《世界地圖 I》瞬間放大視野,揭曉本次與綠建築場館共同寓形於畫的環保宏旨。
不過,我們很快地發現輪廓鮮明的重巒疊嶂,以及帶有文字的破碎檔案,原來是鄭麗雲畫中難得具象的小元素;儘管不受世俗轄制,她卻願為自然讓步,在畫裡留下清晰堅定的提醒。當然大部分時候,相較於雕琢一草一木,她更樂意在一望無際的畫布上交疊油彩,層層佈滿一整片汪洋、山林和蒼穹後意猶未盡,又出手刮除顏料,一圈圈織出鋪天蓋地的暗流。
這些對景致婉轉訴說的千言萬語,其實源自版畫的蝕刻及水墨亂皴,鄭麗雲用創意實現了以退為進,豐富層次反而在減法中源源不絕,好比《(水)海光粼粼 II》令人難忘的滿目水波,靈感便來自這段嘗試:「前面有樹的話太無趣,於是我把樹和空氣截掉,變成一片水面的感覺;因為對音樂也有興趣,我又突然決定加入韻律和節奏,快板慢板⋯⋯頓時發現曲線真的很有趣。」隨機的暗潮,破碎的洶湧,幾抹暖意點綴著一片蔚藍,視野隨著觀看的距離收放,畫作落入心底的經過也成為不同的故事。
如果濃縮萬頃碧波的大幅畫作已足夠震撼,從戶外鏽鐵牆一路掛進室內的《盛花》系列作,則從另一種方向撼動了跨時代與國境的社會結構,以不容忽視的姿態喚起關注。
將時間拉回甫從研究所畢業的時候,州政府派鄭麗雲去偏鄉教書,身在雙重異鄉中的異鄉人毫不徬徨,一邊認識各種族特有的符號圖騰,一邊鼓勵弱勢孩童實踐藝術的各種面目:「我覺得,藝術家最重要的工作還是社會責任。」所以,她也曾為推動保護入室謀殺案女性被害者的法案,而創作長達 15 公尺的巨畫,舞者隨瀰漫禪意的敲擊樂聲在畫前起舞,地、氣、水、火蘊含的能量剎那間化為 4D,立體地釋放攸關生命的訴求。
因此 2010 年受臺北花博邀畫時,鄭麗雲起先的反應是「畫什麼花呀?我的畫裡只有大元素,連人也沒有。」但熱愛動腦和挑戰的她,旋即想起某位藝術家說過「若把某個小東西放成 1000 倍大,人們就會注意到它。」朱槿、愛麗絲、玫瑰紛紛盛放為偌大的個體,千絲萬縷的碎形刮痕落在花瓣上,繁複得如同隱喻。她們令鄭麗雲想起女性,原因並非如花似玉,而是藝術史乃至世界史上,那些未獲公平待遇或被埋沒的女性——她開始以巨花向她們致意,這朵是芙烈達·卡蘿、那朵是李.克萊斯納,挺著大肚的《拖鞋蘭》則是自己:「我自己知道犧牲了七、八年在帶小孩,可是我一點也不後悔。」
後來,鄭麗雲花一整年研發不鏽鋼桌,以 3D 熱漆列印在桌面上重現深淺有致的花卉紋理;因深受植深館戶外庭園的自然元素感動,她更首度運用鋁板、不鏽鋼烤漆,柔嫩意象和剛硬媒材交融的朵朵雅士不畏風雨也不褪色,無論光明或翳影,都是自身的一部分。唯一做成雙面的《牡丹 IV》,更特地訂製圓形簍空展牆,從場館的綠意、季風風向到透視感皆納入考量,花卉既入世又脫俗的存在奧義,遂與四面八方的一切無盡共鳴。
從海島到大陸的創作足跡遼闊且綿亙,那些包羅天文地理的畫作彷彿夢境,漫步其間,不禁好奇那是心理投射的他方?當下所處的狀態?抑或交織著更複雜的時空?「就是因為世上紛擾太多,我的作品裡才沒有任何人與物,而是形而上的樣子。」作畫時意外跌落鷹架;愛子赴阿富汗參戰,四年間音訊寥落;八八風災時遭窗玻璃割傷,還差點讓大批個展作品泡湯⋯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輪番上門,但鄭麗雲以畫布一一承擔,住院期間的靈光鑄就《無眠夜》水缸,借來墊高畫作的酒箱巧妙地重獲新生,成為本次藏身二樓的亮點。
她最懷念在紐約創作的時候,總等助理傍晚下班後才進畫室,獨自一口氣畫到凌晨兩、三點:「我很喜歡那種生活,白天先凝定心神,幾乎進入坐禪的境界,作畫時甚至聽不到聲音,那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。這幾十年來,我的創作救了我。」透過肢體一點一滴完成作品,在心無旁騖的愉悅中築起避風港,展覽名稱【心・流】,便源自這座專屬的純粹時空。
即使歷經悲歡離合仍深信世界,希望生命各安其位,鄭麗雲的視野彷如將磅礴場景拉到顯微鏡下端詳,再一一萃取四大元素,結合植深館每棵植物、牆面與每個角落的光線,均衡地串成饒富深意的敘事。《Air #10》系列作的燦爛詩意,與浩瀚水波對談淨化議題;風格搶眼的《爍》不只映照暖化問題,亦與父逝有關:「守靈時發現儀式都跟火有關,而且舉凡人類煮食、取暖、發電都需要火,但火也有其毀滅性。」生生滅滅的本質反映在顏色變化上,成就了錯綜複雜的迷人作品。
大地系列當初原是色塊拼就的凜冽冰山,鄭麗雲琢磨了許久,期間因傷返臺治療,創作能量沒有空檔,於是在陽明山成立工作室,日日眺望蓊鬱青山,想起陪伴自己在紐約作畫多年的豹貓 Mimi,物靈就此點亮了畫面。地、氣、水、火循環不息,不僅伴她穿梭在內心、物外與全球各地,經過兩年規劃和精挑細選後,如今在植深館內實現了一座理想的宇宙。
有趣的是,由於神龍見首不見尾,鄭麗雲連站在作品旁時,還有人不曉得她便是藝術家本人。儘管畫意磅礴深遠,藝術家性格卻始終灑脫,不在乎世間評價,倒是期待觀眾的感想帶來新啟發:「畢竟我從不覺得作畫是為了誰,只是為了自己而已。」實際上,作為天地間的一分子,她以自身輻射的美和關懷,早已一點一點地澄清了整顆星球。
【藝術家 鄭麗雲】
出生臺灣台北縣鶯歌鎮,定居美國近40年,1984年畢業於華盛頓州立大學(B.F.A.),紐約州立大學1985年藝術碩士 ( M.A.) 及 1994 年美術碩士 (M. F. A.) 。之後在 1996年成立私人工作室座落於美國紐約市雀兒喜至今,由於作畫時意外從鷹架掉落,因而回台灣做脊椎手術,於是在2016年於臺北成立第二個工作室。
從事專業繪畫40多年,1980年在香港被列選國際亞洲十大傑出才藝青年,1983年遠渡重洋到美國留學 。1998年被選為紐約州榮譽藝術家、1999與2005年美國傑克森帕洛克基金會(Pollock-Krasner Foundation Inc.)藝術家研究獎章、1997年與 2000年紐約藝術基金會(NYFA, NEA)藝術家聯盟獎得主、 2001年義大利佛羅倫斯雙年展“Lo-renzo II Magnifico” 米提其獎章(Medici Award)、更於2005年應美國第一夫人蘿拉 · 布希(Laura Bush)之邀,參訪白宮為餐宴貴賓,以及美國國務院藝術大使館計畫鮑爾( Colin Powell)國務卿主持的國際藝術高峰會議貴賓。 2012 年台灣玉山銀行玉山獎得主、 2016 年 Häagen-Dazs 冰淇淋限定商品形象代言人,2019 年為台灣肺病防治基金會的代言人。
目前在世界各國的美術館公共空間以及私人收藏超過 500 多件。其中包括:美國巴特勒美術館、美國紐約州立美術館、美國威斯康辛美術館、匈牙利布、達佩斯、美國Johnson & Johnson 強生和強生、美國和加拿大巴克列國際銀行總部 Barclays Capital Bank 、 NEA 美國國家文藝基金會、國立臺灣美術館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,及臺灣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其他公共及私人單位。
【策展人 詹奉宗】
1980年生於台灣苗栗,2013年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取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,目前生活及工作於台中及苗栗。
自然與人類文明間消長關係為詹奉宗創作關注的命題,擅長 「物質派對」式的雕塑及空間裝置。近年參展2016「森人-太魯閣藝駐計畫」、2016竹圍工作室國際駐村交換計畫、2019本事藝術「///\\///」。詹奉宗視農業為藝術,於苗栗卓蘭以無農藥友善土地的方式栽種高接梨,並參與該地的地方創生事務,熱愛登山。
- 展覽地點
- 陸府植深館臺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
- 開放時間
- 週二至週日10:00 -18:00,週一休館
最後進場時間為17:30 - 注意事項
- 參觀前請務必來電或於填寫預約參觀表單,我們將為您準備專屬導覽人員 預約電話:0800-524365 (服務時間10:00~18:00)
※歡迎學校/機關團體於展覽期間預約參觀導覽